关于我们

北京好译来翻译中心

  •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北路19号裕发大厦713室
  • 400-657-0220(7x24小时)
  • 010-84610841

行业新闻

主页 > 关于我们 > 行业新闻

译见||翻译行业究竟是什么样子的—中国翻译协会年会数据解读

作者:翻译教学与研究 2018-12-23

感谢“译在大互联网时代”授权转发!

       最近翻译圈又被刷屏,而其中中国译协的年会可谓是赚足了大部分翻译行业从业者的眼球。2018年11月19日,2018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,而会上公布的一系列数据,可谓意义非常重大。笔者作为一个行业老兵,给大家解读一下这些数字,还原一下翻译行业的现状。希望能够对一些准备学习翻译、正在学习翻译、或正在从事翻译行业工作的人带来帮助。
01

解析

       而从另一个方面说,翻译行业的竞争并没有传统行业那么激烈。我觉得中国译协应该继续给出一个数据,翻译公司的老板有多少是译者出身。在行业中这么久,也跟很多译者、翻译公司的老板打过交道,目前的翻译行业中,绝大多数翻译公司的老板自己都不曾经是译者。译者都去给人翻译了,自然行业的话语权就交给了其他人。观点:上个世纪翻译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在于渠道和信息的差异。随着信息开放程度越来越高,信息的获取成本越来越低,因为以前就一个人或几个人第一时间知道项目信息,而现在是一群人在第一时间都知道了。第一个阶段,比如A公司有一个翻译需求,A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了B,B就获取了第一手的信息,而B可以只靠这个信息赚钱的。如果这是一个10000元的项目,B找到开翻译公司的C,以8000元或更低的价格,把这个项目委托给C,C组织生产,完成订单,这样B和C就可以都赚到钱。而接下来,B公司获得了很多的翻译需求,干脆自己成立一个翻译公司,组织人做翻译。很多翻译公司老板就是这样做起来的。到了下一个阶段,A公司有翻译需求,并不一定会联系B,可能会联系很多人,或者大型企业直接去网上发布招投标信息,这样信息差的优势就小了很多,也会有很多从事翻译工作的人,也有机会接触到最终客户。而互联网+翻译,是让需求方把翻译需求发布到一个特定的平台,然后有很多供应商在平台上接单,现在流行的众包平台就是这个模式。所以,翻译行业的重心已经开始由市场导向,慢慢在向资源导向转移。也就是说,大家获取翻译需求信息的机会逐渐在趋于一致,但是后台生产水平决定了是否能做好客户的订单,是否能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。所以,把译者推到前台,是时代的召唤。


02


       观点:77%的语言服务需要外包,证明这个市场还是有的,需求还是存在的。85.2%的外包价格低于300元/千汉字,我认为证明这个价格还是说得过去的。问题出在中间商赚取了太多的差价。互联网+做的就是这个事情,你看瓜子二手车的广告是怎么说来着,“没有中间商赚差价”。一部分从业者说,译者是没有能力独立提供解决方案的,所以翻译机构的存在是有必要的。那么,译者有什么?翻译机构又有什么?笔者也是译者出身,也自己做了翻译公司,我们的做法就是尽量帮助译者,让他们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其实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麻烦,更多的译者朋友喜欢说:“我就只管干活赚钱,经营管理的事情跟我没关系”。人各有志,任谁也不能强求,我们只能帮助那些想往行业上游走的译者朋友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

       语言需求是在不断增加的,但语言服务的增加幅度,远远不如服务提供方增加速度快。那么译者朋友们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,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1, 提高独立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,而非文字处理能力。翻译是面向客户的,而不是面向文字的。2, 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前提下,借助机器翻译、机辅翻译提高翻译效率。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,翻译的价格一定是下行的,如果做翻译价格越做越高,那只有死路一条,无论你质量多好。3, 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,译者不仅要能做翻译,还要能谈客户、做售后、以及深度发掘客户的合作关系。无论是给翻译公司还是最终客户提供语言服务,把现有的客户资源留住,再谋求更大的发展。21世纪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。

03
解析
       语言服务提供方,通常指的是翻译公司。比如腾讯的王者荣耀要翻译成英文,他们会委托一个翻译公司做供应商。70.6%的翻译公司营收小于500万元,这说明绝大多数的翻译公司都是小公司。47.2%的中英互译价格区间在100-200元/千汉字,这个数据太重要了,说明的问题是,翻译公司接的稿件其实价格很低的。对照着上面的数据看,85.2%的外包价格低于300元/千汉字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,语言服务需求方和语言服务提供方中间,还有比较客观的利益损耗。我相信这个利益损耗会越来越小,而靠信息差赚钱的,生存空间在被挤占。理想的情况是,语言服务需求方的外包价格,就直接等于语言服务提供方的接单价格,这证明语言服务的需求发布,准确有效的找到语言提供方。还有,翻译公司也要生存的,要缴税,要付办公室房租、还要给员工发工资,还要负担获客成本,如果翻译公司千字100-200元接稿,给译员多少才能够支撑起一个公司的运营呢?目前数据基本上是40%。多数的兼职译者或自由译者拿到的是税后收入,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缴税,翻译属于劳务报酬,每个月超过800元的部分,按20%缴纳个人所得税。目前依法缴税的译员少之又少,所以翻译公司给译者发稿费,自己也承担了税务的成本。


观点:
       说出来会有人反对,但这是我看到的事实。翻译价格越来越低,并不是因为初级译者在拉低单价,就像大家都知道的,字幕组都是免费在做翻译,其实这并没有影响翻译行业整体的价格。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免费资源,语言服务需求方还要千字几百块往外发布稿件呢?根本的原因在于,绝大部分译者并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值多少钱。我觉得免费做或低价做的译者反而比较好,因为他们有自知之明。还有一部分水平很高的译者,愿意降低身价做任务,其实这也并不是太大的问题,降价促销这是市场行为,人家愿意这么做,谁也说出什么。但是绝大多数水平不上不下的译者,自己翻译出来的东西连正确性都不能保证,就喊着提高翻译价格,提高译者待遇,这些人才是让行业蒙羞的罪魁祸首。好译者不愁没稿件做,也不愁没有好价格。现在互联网时代,信息如此发达,兼职译者也好,自由译者也好,自己都会有一些合作过的客户,想想为什么别人不合作了,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。如果一个工作了三五年的译者,做出来的东西还需要别人评审修改低级错误,那很遗憾地说,这样的翻译不值钱。就好像你们家盖房子,找了一个人或者一个工程队,房子在工期内干完,盖得特别漂亮,就房顶漏了个洞。你觉得,这房子你会付钱吗?

04

解析
       自由译者,是多少学翻译的人向往的职业。看到这个冷冰冰的数据,会不会感觉到有些灰心丧气?笔者也做过自由译者,我做自由译者,那时候,数据绝对是在这个平均线之上的,而且还要高出很多。笔者把翻译分成三个阶段:
1.0阶段,纯手翻
2.0阶段,机辅翻译(CAT)
3.0阶段,MT+PE(机翻+人工校对)
这三个阶段我都可以做,也都做过非常有代表性的任务。
1.0阶段的翻译,我只做图书翻译。
图书翻译要赚的不是钱,而根本的目的是,这可以证明你是一个译者。笔者从2012年开始,每年至少翻译一本图书,至今已坚持了6年。今年年初翻译了前荷兰球星古力特的自传《古力特教你如何看足球》,19万字,税后稿费15000元,用时一个月。这算是很低产了,但书就是要这么精雕细琢,不能浮躁。而且,出版社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付我稿费,因为出版周期很长,出版社前期花了很多钱,买版权、请翻译、找排版、做营销,让人先把书卖卖,回笼点资金再付稿费,也并无大碍。
2.0阶段的翻译,那就是纯粹为了赚钱了。
首先译者得让客户信服,有自己的翻译作品,比发个简历更有说服力。作为译者,无论你的履历有多么光鲜,在跟客户打交道,尤其是新客户,双方都是从互相不信任开始的。2015年我从国内的一个翻译公司接到一个订单,10w字英翻日,价格是千字240元。我用塔多思,一周时间翻译完,24000元赚到手。很多人会羡慕,但大多数人没有告诉你的是,我之所以能接到这个订单,用了一年的时间维护客户的关系,从千字七八十的稿件做起,任劳任怨。这是客户对我工作的肯定。同样2016年也接到一个30万字的订单,一个月的时间,千字100块,赚了3万块。道理相同,我从2013年开始就给这家公司做翻译和校对,曾经晚上1点给我打电话,让我做一个急稿,我做到了凌晨5点给交了,而且我并不会收取加急费。翻译行业没有锦鲤,如果有人突然告诉你,要给你一个几万块的稿件,那十有八九是要不回来钱的。很多人都在纠结,遇到客户赖账怎么办,其实很简单,如果你对于你客户的价值,要大于这笔稿费,那客户就没有赖账的道理。如果你是随便一个随便换个人都能替代的水平,那任何一次合作都是在碰运气,客户拉黑你是没有任何成本。
3.0阶段,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,从翻译行业的任务分布来看,传统笔译约占翻译行业的40%,口译占20%,而机翻+人工校对占到了10%。看着数字不多,但是这个比重会越来越多的。我们曾经接到一个任务,翻译一份财务报表,几十万字只给两三天的时间,价格也非常低,解决方案只有机器翻译加人工校对。有人问,质量能保证么?至少质量在客户的可接受范围之内,我们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后期校对工作,但是痛点是,懂得机器翻译+人工校对的译者太少了。
对于自由译者的这个数据,我还有一个质疑点,自由译者顾名思义,是译者,虽然也可能有副业,比如代购,或家教,但主要靠翻译吃饭的。1.0阶段的手工翻译,一个人就算是做得慢,一天也能做2000字。那么,79.2%的人接单价格在千字100元以上,我们按一天一人最低2000字,每千字一个月工作20天,就是4000元的收入,这是比较低的了,实际上每天能做8000甚至上万字的译者多的是。但是66.7%的自由译者月收入少于3000元,且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任何的社会保险。这就说不通了。唯一合理的解释是,自由译者不需要工作20天,或者工作不饱和。但问题是,能做自由译者的,至少都是一门外语相当不错的人,这个社会掌握一门外语,在二线城市找一个三四千的工作应该并不难,在一线城市收入会更可观,且用人单位会承担其社会成本,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做自由译者呢?


观点:
1, 很多自由译者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译者。
有的人想考研、想考公务员、教师证,在家里不工作,做翻译赚个淘宝钱,严格意义上讲,这些人并不能划入自由译者的范畴。自由译者的收入是很高的,大多数自由译者并不是为了自由,而是为了比上班有更高的收入。才会选择做自由译者。同样,自由译者的水平也是普遍很高的,且有很强的自律性。如果没有自律性的人,建议还是乖乖上班去,至少上下班打卡考勤,能让你更自律一点。当然,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,有一部分特殊的群体越来越多地加入了自由译者的行列,就是宝妈。利用零散的时间做点翻译,不至于与社会脱节。
2, 自由译者并不自由
刚才说过,自由译者最重要的是自律。自由译者并不是说你想什么时候做翻译就什么时候做,而是客户要你什么时候做翻译你就什么时候做。这个不解释,做过都知道,没做过的,做做也就知道了。
3, 自由译者想要长久,不在于开拓客户的能力,而在于维护客户的能力。
77.8%的自由译者每个月营销费用小于500元,其实根本不需要营销,笔者做自由译者的时候,也没有什么营销费用。专业的服务就是最好的营销手段,帮助客户解决棘手的问题,效果远远好于做广告或跟客户吃吃喝喝拉关系。绝大多数自由译者在不停地重复找客户-丢客户-再找客户-再丢客户这样的循环,这才是根本问题所在。典型的案例是,两个老客户同时来稿件,而自己只能接一个,另一个怎么办?你拒绝了,客户很可能就丢了。很多自由译者的选择是比价格,但这是最坏的办法。如果你可以把客户介绍给一个靠谱的同行,那维系住客户的机会就大多了。原因,首先客户的诉求得到了解决,而且这其中你的作用功不可没。其次,虽然介绍给了别人,反正你自己做不了,客户终究是要找一个别人的,莫不如介绍个自己熟悉的同行。就算是下次客户可能找你的同行了,你的同行也是自由译者,也会遇到稿件冲突的问题,也会把客户分享给你。最后,这样做,会让你有很多的朋友,而这些人才是真正能够帮助你的人。

05

解析
       这才是真正让人头疼的事情。MTI(翻译口笔译硕士)从2007年开设到现在,已经顺利实现了赶英超美的大跃进目标,目前中国的翻译人才输出量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。但数量顶尖,质量如何?我们来看,46.7%的笔译老师没翻译过20万字,73.7%的口译老师没参加过10场口译。大家听过的段子是,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,可这就是我们的翻译教育每天都会上演的段子。所以,学翻译的同学,如果你想做翻译(这里补充一个数据,翻译硕士毕业后,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数只有3%),那就只能靠自己了。


       对于CATTI这个考试,笔者并没有参加过,也没有什么证书,我不予评论。有证书固然是好的,但没证书并不意味着就没法做翻译,希望各位能够客观地对待证书的问题,不要因为自己没有这个证书就灰心丧气,也不要因为有了这个证书就志得意满。在我看来,这充其量只是一张纸而已,连你是个翻译都证明不了。
观点:
1, MTI不是学翻译的地方。想学翻译,可以读MTI,但要靠自己学。
很多人哭着喊着说,我就要做翻译。但如果你告诉他,翻译的工资一个月就只有3000块,你再看看他们做不做?想学翻译是好的,我相信大多数学习外语、学习翻译的人都想做翻译,但后来为什么就不做了呢?如果把问题都归咎于学校,显然有点不公平,而且MTI是研究生,不是初中生,不需要班主任天天跟着屁股后面追作业。
2, MTI最不该开的就是外语课。
我们就拿最有代表性的英语翻译举例,如果以前做翻译需要2-3万个单词量储备,现在8000-1万个就够了。剩下的交给网络啊。尤其是笔译,那是开卷考试,查字典的本事比背单词的能力要重要多了。不会的可以查,不查那就是懒惰了。为什么现在的译著翻译水平普遍准确度会比上个世纪更高?老一辈的翻译家为了查证一个词,可能要跑几个图书馆,看好几本书,但现在鼠标键盘就可以轻松搞定。如果现在的译文水平还不如上个世纪,那还翻译个什么劲?而且计算机的出现,大大提高了翻译速度和效率,在电脑上打字总比手写更快吧。还有那么多的CAT工具、机器翻译来辅助,做翻译应该更容易了,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做得更好。


       前几天听了一个大咖同行的课,非常有帮助。课上说,他们公司曾经收集了许多翻译公司的中翻英的语料,但发现质量一塌糊涂,根本不可用。笔者倒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可诧异的,不可用就对了,可用才奇怪了,开个玩笑说,几千年来就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能同化都了我们中国人,就算英语是世界语言,到了中国也得变成add-oil这样的chinglish.翻译本就是以目标语言为母语的工作,中翻外之所以那么多,是因为改革开放这40年以来,我们国家迫切地要引进来,走出去,而且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比大多数母语国家的人要低。但随着国家的发展,我们也用得起老外,懂中文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,翻译终归会回到母语为目标语言的本质。因此,中翻外的需求一定会逐渐减少,而外翻会慢慢成为主流。你英语再好,莫言的小说也只会找一个美国人来翻译,但你中文不行,翻译这碗饭会越来越难吃。还有我想问那些每天说自己擅长中翻外的译者朋友们,我们的母语有那么难学吗?


       想学翻译、做翻译,最重要的前提是先懂翻译。很多时候,在有限的知识范围内,一个人的认知往往很可能是错的。先要知道真相是什么,再决定是否要继续,这才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。不懂怎么办呢,学呗,网络这么发达,对于翻译的讨论,相信网上随处可见的。
06


       这里只说一个热点问题,就是人工智能翻译。前些日子微信里有一篇文章刷屏了,说一个考上MTI翻译硕士的同学要退学,因为机器都要取代人工,学翻译还有什么价值。如果按照这个同学的逻辑,什么都不用学了。貌似90%以上的工作机器现在都能做了。而恰恰相反,正是因为机器翻译发展的这么快,才需要学翻译。首先我来澄清一个概念,什么叫翻译技术?翻译技术并不等同于机器翻译。我们理解的翻译技术,更多的是CAT(ComputerAssistedTranslation,即机器辅助翻译技术),而机器翻译,也就是人工智能翻译(AI),这个不叫翻译技术,叫自然语言处理技术。从事翻译技术工作的人,往往都是译者,而且是非常专业的译者朋友。而从事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人,几乎没有译者的,因为这是计算机语言编程的工作。Apple为什么要翻译成苹果?对于译者来说,这是个很白痴的问题,但是对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工作人员来说,这是一个在大量数据积累的基础上,进行调查与论证的过程。


       数据显示,明确禁止机器翻译的语言服务需求方,已经快没了(4.8%)。我们的最终客户都在拥抱机器翻译,作为译者,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?
       笔者有多重身份,但我更喜欢别人把我当成一个译者。作为译者,我能跟大家分享的其实还有很多,也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真正地对于那些想成为优秀译者、甚至成为翻译家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和启发。
       另:毛伟老师的新书《译在大互联网时代》已出版,对于互联网时代的翻译,在书中有更详细的说明。为支持广大翻译爱好者、从业者,毛老师的新书《译在大互联网时代》将以劲爆的折扣价格销售,关注公众号译在大互联网时代,并回复“买书”,了解更多信息。